返回
中国少年编程梦的启程从兴趣出发,从腾讯扣叮出发

中国少年编程梦的启程
从兴趣出发,从腾讯扣叮出发

前《羊城地铁报》编辑 王蕾

早在2014年,英国就提出了“编程者国度”计划,把编程纳入幼儿园及中小学课程。随着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扶持,少儿编程逐渐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编程教育平台也一时兴起。尽管家长们及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编程学习的重要性,但何为正规、有效、又能激发孩子兴趣的编程教育呢?编程又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为探索中国编程教育,腾讯团队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游戏激发青少年对编程的兴趣,2019年初正式发布腾讯扣叮。作为腾讯自研的国产IDE工具平台,扣叮聚合了腾讯的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等前沿AI能力,为低年级学生提供编程创客教育,同时也在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多维度的功能更是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了编程,并创造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从限制到追梦:
让孩子重新认识互联网 少年编程梦起航

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导致全国延迟开学,低至幼儿园高至大学的学生们都在疫情的“逼迫”下开启了网课之路,老师成了主播,而孩子则要每天在互联网上上课。特殊的疫情,仿佛也将未来的教育提前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当未来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何引导孩子们健康、正确地使用网络,编程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浮出水面——编程或许可以从源头上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早在疫情发生前,编程教育的发展就已受到了中国教育界和家长们的重视。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中国有上亿未成年人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大家在关注互联网给孩子们带来的益处时,同时更关心孩子们如何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是目前游戏行业最为全面的体系之一。在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负责人、腾讯互娱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看来,编程教育的发展或许能辅助未成年人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青少年或许能够通过编程将娱乐与梦想结合。郑磊认为:防沉迷,限制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若“堵疏结合”,在合理、正常的娱乐条件下,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而非单纯的一禁了之,或许孩子们会有更多收获。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之下,作为腾讯游戏追梦计划的一部分,青少年编程平台腾讯扣叮应运而生。

腾讯扣叮正是从疏导的层面,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健康使用网络,引导未成年人精力向有意义的事集中。国家对编程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也给了腾讯扣叮源源不断的动力。郑磊介绍,腾讯扣叮从传统教育合作和课程细分两方面推动编程教育普及,前者通过与云南、江苏和山东等多地的教育机构合作推广落地;后者讲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已有近万名孩子在扣叮上找到了编程的乐趣,他们的编程梦从扣叮起航。

从小游戏到大编程:
寓教于乐的扣叮硕果累累

编程是走入互联网世界的敲门砖,但正如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编程也不例外。而扣叮作为腾讯游戏追梦计划的一部分,一大特点就是将游戏以及腾讯游戏的IP与编程教育的结合,发挥寓教于乐的精神。

游戏化教育其实一直是教育界较为推崇的一个概念,米切尔·雷斯尼克在《终身幼儿园》中提到的4P学习法【Project(项目)、Passion(热情)、Peers(同伴)和Play(游戏)】,编程游戏化正是契合了这一方法论。传统地学编程,首先要学会精准的编码格式,然后要遵循严谨的知识结构展开学习。游戏化学习编程,使编程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让孩子避开格式错误,专注于创意的实现。国务院发布的《规划》中也提到编程教育要寓教于乐。事实上,针对未成年人爱好、天赋设计课程,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腾讯扣叮喊出“趣味学编程,快乐创未来”口号的原因。

在腾讯扣叮,游戏激发的兴趣也的确成为了孩子们编程世界的敲门砖。此前在某个初级的课程中,学生需要控制某个多边形移动,过程乏味。后来,扣叮将多边形替换成了《QQ飞车》游戏内的一个角色,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控制上下左右移动。更高级的课程同理,很多孩子兴奋于“自己做了一个QQ飞车”,而快速掌握了算法、判断背后逻辑的能力。

腾讯扣叮中,类似的游戏化编程学习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在游戏实验室,孩子可以通过机器人跳一跳学会用代码控制方向的逻辑;在创意实验室,孩子可以借助积木代码的形式掌握动画循环播放的机制;在艺术(P5)实验室,孩子可以学到用编程语言生成3D运动图形的奥秘……腾讯扣叮游戏化编程的特点在于,借助“人气形象”表现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以及快速输出结果,对孩子行动予以反馈,在编程学习的全流程阶段都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和好奇心。

游戏化的编程教育还能够发掘未成年人的天赋,甚至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郑磊讲述到边陲云南沧源县的一名留守儿童,在腾讯扣叮入驻当地接触到互联网编程后,行为大为改观,不仅不再逃学,甚至因极强的学习能力成为学校的名人、同学们请教的对象。兴趣教育对许多学生会带来心理状态的改变,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诚然,少儿编程教育需要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让孩子完成课程、学到知识、掌握能力,这是腾讯扣叮一直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部分。但同时,满足青少年自身的需求也许同样重要,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想象力,只是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激发和引导。而编程教育,学习的不仅仅是编程知识,更是对孩子们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创造方式的培养,是孩子通过语言通过代码对自我对创意的一种表达。

从一线城市到边远山区:
让编程更易触达 打造青少年编程舞台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中国教育一大困境。这种教育的困境不局限于某个学科,对于中国的编程教育亦是如此。优质的编程教育多集中在一线城市,物以稀为贵,一方面是编程教育师资的短缺,另一方面编程教育平台的教育资质难以考核也限制着中国编程教育的发展。如何让编程教育更易触达,让更多孩子可以科学、趣味、正确地学习编程,是腾讯扣叮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扣叮一直在普及和推广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与腾讯云智启学堂打通教学能力,为学校提供系统化的教学平台,服务教学场景。针对偏远和贫困地区,目前扣叮已在云南沧源县和山西左权等贫困地区捐献了公益编程课。今年扣叮还将覆盖更多贫困地区。在今年疫情期间,腾讯扣叮还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编程平台,推出了百节免费优质课程。为了将内容更广泛地提供给学生,扣叮分别在腾讯视频教育频道、看点云课堂、B站不停学专栏等线上学习专栏开设视频课程专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景和机会。

为了让扣叮上的编程教育内容适应不同孩子的需求,腾讯扣叮已经组建了JS实验室、Python实验室、创意实验室、C实验室、艺术(P5)实验室、人工智能(AI)实验室、游戏实验室及硬件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以及与北大、中国电子学会联合打造了精品课程体系。未来,郑磊表示腾讯扣叮会不断细化课程模块,以适应不同类型青少年发展需求。

以梦为马,扣叮还依托腾讯举办青少年编程追梦营,让更多孩子通过编程实现梦想。在2019年首届青少年编程追梦营中,学生们以“我的假期”为主题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力,其中一位同学提出希望能够度过一个没有作业的假期,所以创作了名为“打败作业怪”的扣叮作品,使用了侦测、循环执行、克隆等编程知识。在“腾讯青少年编程追梦营”活动中,20支小创客“战队”在贴近工业的环境中,体验到了编程项目从立项到公测的全过程,结合环保、公益、科学等题材创作了《大战垃圾怪》《扣叮历险记》《对战医疗兵》等极具想象力和创意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如《大战垃圾怪》是“王牌4+1”战队结合时事热点创作的作品,小创客们希望通过这款游戏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为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国内政策和海外趋势的角度看,少儿编程已成为未来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少儿编程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而如何写好中国青少年编程梦这本书?腾讯扣叮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