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游戏在未来医疗中的畅想
23世纪,一次星际航行中,麦考伊医生不幸被外星人俘获。在得到寇克舰长和史波克的拯救后,麦考伊医生的身体状况需要及时进行检查,一种手持便携式扫描设备——医疗三录仪(Medical Tricorder)一一派上了用场。经过快速扫描,仪器报告麦考伊“心脏严重损伤,存在双肺充血和多循环衰竭现象”。
这是《星际迷航》对未来医疗的想象——当星际旅行成为常态,而外星文明潜在的威胁仍然存在时,这种简单便携、无痛高效的医疗仪器扮演了“居家旅行必备良药”的角色。
虽然星际旅行离我们还很遥远,当下医疗技术却在剧变中不断创新。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让一些原本仍在实验室测试或仅在小范围试用的技术成果涌现在大众面前,这些技术在医疗场景上的应用或不过短短数年,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而仍未得到广泛推广,但却都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电子游戏便是其一。
21世纪初,医学领域便开始尝试使用游戏辅助疾病治疗。由于游戏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模拟性特征,早期临床医生通常将其用于心理治疗。通过模拟现实世界或思维世界,提供多维感官输入,游戏能够快速帮助患者聚焦于特定事件中。比如在利用暴露疗法治疗恐惧症时,通过游戏场景更易激活患者的恐惧记忆,以便医师在患者所处的忧虑状态下消除它。
随着体感和VR技术的诞生,游戏在辅助康复锻炼、疼痛缓解、治疗精神疾病等方面也有了拓展应用。体感游戏要求用户通过肢体动作来操控游戏,对于帕金森、脑卒中患者在预后恢复姿势步态、平衡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且由于游戏趣味性强,更能帮助患者坚持康复训练计划。VR游戏的沉浸感则能有效帮助患者沉浸于虚拟世界,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分散注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随着脑科学不断取得突破,前沿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们还在尝试使用VR游戏辅助治疗精神疾病。如TCCI(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学院)目前正在研发辅助诊断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VR游戏,并且致力于推动其成为下一代数字药物。
而此次疫情中,我们发现游戏在防疫工作中迸发出了新的应用能力,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游戏的价值。对抗新冠病毒的关键是找到“解药”,目前逾千个玩家团体和个人正在一款蛋白折叠游戏Foldit中设计抑制新冠病毒感染受体细胞的蛋白——此前,在2011年,Foldit玩家仅用10天就破解了困扰科学家们15年的艾滋病逆转录酶结构难题。
一直以来,慢病和健康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在资源优先向抗疫倾斜期间,通过在线游戏化平台则能够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压力。新西兰国家健康创新协会主任Chris Bullen团队设计的游戏化戒烟微信小程序SCAMPI目前已经进入预试验阶段,用户在家即可便捷获取专业的戒烟及肺部健康管理服务。
对每一位普通大众而言,掌握科学防疫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对防疫工作最大的支持。春节期间,在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的支持下,一款防疫科普小游戏《消灭冠状病毒》上线;《天涯明月刀》、《乐高无限》等多款腾讯游戏产品也先后设置了传播抗疫知识互动环节,此外腾讯游戏和医典合作在几乎全线产品中累计向4.85亿人次推送了专业“抗疫”指南。
透过这些创新应用的案例,我们似乎已经能够看到未来医疗的图景。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工业时代建立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系,而逐渐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医疗体系发展。腾讯医典等医疗信息平台使专业的医疗信息触手可得,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帮助用户随时随地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远程问诊及物联网使得远程医疗成为可能。数字患者(e-patient:electronic, equipped, enabled, empowered, engaged或expert)作为医疗服务的用户,其体验、期望、目标、价值观正在重新得到关注。
正如著名医疗未来学家Niels van Namen在TED演讲中所说,未来的医院可能就在你的家中。重视用户体验,且覆盖健康监测、慢病管理、数字药物、药物研发、医疗教育等功能的游戏和游戏化平台将能全方位嵌入e-health生态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彼时星际旅行中的医疗救治也将不再只是艺术作品中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