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民族史诗
你的音乐之旅
每年,腾讯游戏学院都会针对应届新招毕业生展开一个培训计划——“开普勒计划” ,正如当年开普勒用望远镜探索着天体运动一样,每一年的应届毕业生都从这里开始实现自己的游戏梦,他们将要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Demo。
在这一届的应届生中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热衷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最终成功将民族文化与自己所学结合,创作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尼山萨满》。在Demo评奖的时候,《尼山萨满》凭借着颇具特色的剪纸风格、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创新的曲面打谱的玩法,赢得了评委的认可,最终进入到腾讯NEXT Studio进行孵化。
共同的热爱让他们一拍即合
他们是随机被分配到一起的队友,却因为共同的热爱,而牵手前行,这就是《尼山萨满》的制作团队,一群初出茅庐、勇敢无畏的毕业生。初次聚集到一起时,作为满族人的小黑看到美术一幅大学时期的作品《萨满》,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尼山萨满》 ,他提议或许可以将这个故事做成游戏。这个古老传说有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充满了传奇色彩,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想象力和艺术的张力。像受到了某种感召一般,团队的6个毕业生一拍即合。
共同的坚持让作品精益求精
150多个日夜,500多个迭代版本,这些数字并不能诠释6个从未做过游戏的毕业生是如何在挣扎、困惑、争吵和妥协中完成他们每个人的嬗变的,但这些日子却紧密的把他们链接到了一起,让他们紧紧的成为一个团队。
冯潇是团队里面唯一的美术,她的桌面上堆着成山的百奇(一款零食),她瘦小,经常穿着棉质舒适的衣服,背着一个编织带碎花的袋子,留着一头短发,不爱说话。作为美术,她对自己的作品极度挑剔,对一些美术表现极其偏执。“这个我重画!”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然而有限的研发时间总是与她的完美主义存在矛盾,于是两位策划就常常需要想方设法在美术的感受与项目的进度之间做艰难地平衡。
章诣和李心怡就是这两位游戏策划,两人都是“海归”,跟团队里的满族人小黑一样,原本是腾讯游戏西行者计划的成员,未来本计划从事游戏运营工作。但她们两人在项目过程中都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从不会用Unity,到频繁在SVN上更新版本,成为了打谱、特效、动画样样都会的全能选手。
主创人员工作照
左上:团队的主要策划之一章诣 右上:策划与美术在沟通需求 左下:满族人小黑
章诣私下非常喜欢泡知乎,慢慢也积累了近一万粉丝。商科毕业的她,留着一头长发,能做非常得体的汇报PPT。情商高的她,经常游走在美术和程序中间,充当了团队中的润滑剂。因为喜欢游戏,放弃了光鲜的金融行业,她说,她喜欢踩一双拖鞋就能来上班的感觉。
李心怡毕业于文物考古专业,研究生出国主修了艺术管理,外表带有艺术气质,私底下却是一个动作类游戏爱好者,和个性直率的章诣配合无间。她因为相信“游戏是第九艺术”而加入了游戏行业。喜欢在闲暇的时间画画,所以游戏里面关于美术方面的沟通和最终效果呈现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她在主导。
闫俊东原本是个程序员,但却在研发的过程中逐渐挑起了技术美术的大梁。他很腼腆,每个跟他说话的人,都能感觉到他眼睛里面的单纯和善意。郑文杰作为主程,几乎不太能看到他笑。他都是默默坐在位置上敲代码,他追求效率,喜欢安静。
主创人员工作照
左:难得露出笑容的郑文杰,和旁边腼腆的闫俊东 右:毕业生给游戏学院院长夏琳展示游戏
而小黑,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是因为自己长得黑。除了文案策划的工作,他花了很多精力在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上,亲自去了东北拜访满族村落,采访了一些满族艺术家。他还代表团队去伦敦参与了Indie Prize的角逐,作品有幸拿到了“最佳游戏音效”提名。
共同的梦想将游戏注入民族文化
《尼山萨满》是一个千年传说,但通过新生代的演绎,赋予了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全新的生命力。这是继去年的《三竹里》之后,腾讯游戏学院和NEXT Studio共同孵化的第二款游戏。《尼山萨满》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一代游戏人身上的希望与创造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与游戏融合的可能。未来,伴随着《尼山萨满》这款游戏的面世,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能够以游戏为载体被记录和传承。同时,它也证明了:游戏是一个好的文化载体,它是一种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形成的互动艺术。
这对中国游戏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6名毕业生们从开普勒开始也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相信这款游戏,已经在他们的内心深植下一颗种子,未来一定会开出一片花海。